• EI
  • Scopus
  •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资助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
  • DOAJ
  • EBSCO
  •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 A+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JST China
  • FSTA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
  • CA
  • WJCI
  •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第一方阵T1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20
郝俊冉, 许文涛, 黄昆仑. 赭曲霉毒素A生成转化及致毒机制的研究进展[J]. 华体会体育, 2012, (12): 427-43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2.12.101
引用本文: 郝俊冉, 许文涛, 黄昆仑. 赭曲霉毒素A生成转化及致毒机制的研究进展[J]. 华体会体育, 2012, (12): 427-43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2.12.101

赭曲霉毒素A生成转化及致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 摘要: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由曲霉属(Aspergillus.sp)和青霉属(Penicillium.sp)真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它的生成受温度、水活度等的影响。检测食品及饲料中OTA含量的基本方法有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OTA因被认为与巴尔干半岛肾病有关而引起全球的关注,研究发现,OTA具有肾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基因毒性等,并且主要是通过促进膜的过氧化反应,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和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蛋白及关键因子的转录表达等来达到致毒效应。吸附、转化、降解是OTA脱毒的主要方式。本文就OTA的检测方法、生物合成、致毒机制和脱毒转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返回文章
返回